Blog

Signal vs WhatsApp功能詳細比較

Signal vs WhatsApp功能詳細比較,私隱安全,商業用途。

Signal 和 WhatsApp 都是香港主流的即時通訊軟件,網路用戶除了透過通訊軟件與親人好友進行日常的溝通,還會進行跨公司的聯絡來進行業務上的交談。所以,無論是日常生活,還是商業交流,我們都離不開通訊App。

自從 WhatsApp 在2021年更新了私隱條款後,就引發了一場「社交移民潮」。由於 WhatsApp 要求用戶必須同意將用戶資訊向母公司Meta及其旗下的產品共享,引起用戶的不滿,也讓用戶覺得自己的信息資產受到侵犯,所以停用並離開 WhatsApp,轉而投向 Signal 的懷抱。

再加上,Signal 是由 WhatsApp Co-Founder Brian Acton 與密碼學家 Moxie Marlinspike 共同創立的,所以 Signal 的設計、用法、功能等元素與 WhatsApp 非常相似,這也是 Signal 在 WhatsApp 用戶中大受歡迎並且轉而使用的原因。

儘管有不少用戶都從 WhatsApp 轉去使用 Signal,Signal 功能與WhatsApp 功能亦十分相似,但是仍有不少用戶因為各種原因而繼續使用 WhatsApp。本文將就產品功能、商業用途、私隱安全、覆蓋率、所有權等方面進行比較,讓大家可以得知自己或公司適用哪款通訊軟件。

產品功能

兩款通訊軟件在產品的設計、用法和功能上非常相似,所以社交移民的用戶也能容易地適應另一款聊天軟件。兩款軟件都可以傳送文字、錄音、貼圖、圖片、影片等形式的訊息,也能進行語音和視像通話,而且還有最新的閱後即焚、一次性訊息等進階的訊息功能。所以,兩款應用程式都可以充分發揮即時通訊軟件的效能。

在產品設計和產品用法上,兩款通訊軟件也是非常相似的。

使用手機版應用程式的話,WhatsApp 和 Signal 都是以聊天介面為預設的登陸頁面。雖然 Signal 就只有一個聊天介面,但 WhatsApp 比起 Signal 則多了幾個介面:狀態 Status、致電 Calls、相機 Camera 以及設定 Settings。Signal 不是沒有這些介面或功能,只是隱藏在其他地方沒有特別展示出來,從而呈現出一個簡潔又容易操作的介面。

在電腦上使用WhatsApp和Signal的話,他們都是以兩塊面板為主要的聊天頁面,一邊是聯絡人列表,一邊是對話頁面。用戶可以透過點擊不同的聯絡人來轉換對話,也可以在對話頁面的輸入或插入不同格式的內容。

商業用途

在商業用途上,WhatsApp 還是比 Signal 強大的,尤其是 WhatsApp 專門為企業用戶開發了 WhatsApp Business 和 WhatsApp Business API 這兩款商業帳號。

WhatsApp 商業帳號 vs. WhatsApp Business API

將 WhatsApp Business 和 Signal 進行比較的話,WhatsApp 商業帳號的訊息管理功能更加多元化。

Signal 是一個以個人為主的聊天軟件,他們的主張「No ads. No trackers. No kidding 沒有廣告,沒有追蹤,沒有虛假承諾」就奠定了他們的發展基調。也就是說,他們就沒準備向商業方面發展,或者特別為商家建立商業用途的軟件,所以將來也不會推出商業帳號的app。

反之,WhatsApp Business 就擁有許多商業功能,例如:快速回覆、自動回覆、商家資訊、產品目錄、廣播訊息、統計數據等,企業用戶可以在WhatsApp上宣傳公司及推廣更多資訊,也可以透過多項訊息管理功能來簡化公司的客服程序。

WhatsApp Business API 比 WhatsApp Business 擁有更全面的訊息管理功能,在商業用途的層面而言,也是更勝於Signal的一款WhatsApp帳號。

廣播訊息為例,WhatsApp Business 每次只能傳送廣播訊息給256個聯絡人,而且這些聯絡人必須已將企業的電話號碼存入手機通訊錄,企業才可以向這些聯絡人發送廣播訊息。當然,WhatsApp的這項商業功能比起Signal已經方便了商家的宣傳,不過 WhatsApp API 帳號的廣播功能則更為優秀。API 帳號的用戶沒有接收者的人數限制,也無需對方完成通訊錄的存取要求,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向目標客戶群組發送廣播訊息。

私隱安全和鎖定程式

私隱安全

在私隱安全層面,不少人就是因為WhatsApp推出的私隱政策而改用Signal,所以是次的社交移民潮也能看出Signal的私隱安全度是較為優勝的。

鎖定程式

WhatsApp 和 Signal 都擁有鎖定程式的功能。用戶可以選擇在離開程式的多長時間後要解鎖才可再次進入WhatsApp或者Signal,比如說設定了1分鐘,就代表當你離開了app 1分鐘後,再次進入該程式的話,就需要進行驗證才能成功登入。而該驗證可以是Face ID、指紋鎖、密碼鎖等,由用戶自行設定。

Signal – 開放原始碼(Open Source)和密封傳送者(Sealed Sender)

開放原始碼 Open Source

與WhatsApp一樣,Signal也是使用了「端對端加密」來保護所有的對話內容,也就是說,WhatsApp 和 Signal 一樣無法竊聽或讀取用戶的訊息或通話。

但是Signal卻是採用開放原始碼 Signal Protocol 支持的「端對端加密」,即是允許使用者直接在 Github 查看Signal App的代碼,也可以互相審查或是修補漏洞。這種公開透明的運作可以讓所有人同時監察用戶資料、對話資料等資訊的去向。

密封傳送者 Sealed Sender

雖然WhatsApp的加密功能(加密的範圍覆蓋WhatsApp訊息和WhatsApp通話)對於大部分的用戶而言已經足夠使用了,但是Signal是更進一步,對元數據也進行了加密。Signal 設計了新的安全技術「密封傳送者 Sealed Sender」,即是指除了發送訊息的用戶之外,其他任何人包括Signal都不會知道發訊者和收件者的身分資料、IP地址、誰在與誰傳送訊息等資訊,他們也不會知道訊息內容。

Signal – 隱藏螢幕

至於在日常的使用上,Signal 還為用戶提供了可以更加保護私隱安全的功能,不需要任何與程式有關的知識,也能輕鬆操作。

Signal 可以在轉換應用程式時隱藏對話頁面。當你在手機上轉換不同的應用程式時,用戶上次離開這些的應用程式時的畫面內容仍會全部顯示出來,其好處是能夠幫助用戶更快找到希望轉換的app。但也有用戶會希望隱藏私密的通訊對話內容,甚至是轉換在應用程式時,也不要展示出來。所以,Signal的這項功能是非常特別的,而且適合在私密的通訊軟件上使用,保護用戶的隱私。

覆蓋率

當你或你的公司要決定使用哪款即時通訊軟體時,軟件的覆蓋率也是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。如果你的朋友遍佈五湖四海,那麼自然要選擇一款可以在多個國家內使用的通訊軟件,才能與家人好友保持聯絡。當公司的業務拓展到其他國家時,除了要與不同地區的同時保持通信以外,還要顧及到顧客的通訊習慣,了解這些地方的網絡用戶通常使用什麼即時通訊軟件。所以,覆蓋率高的聊天軟件,可以幫助用戶減少地域限制帶來的麻煩。

在可使用的國家方面,WhatsApp的覆蓋國家較Signal多。WhatsApp 可以在全球180個國家使用,而 Signal 則暫時還未知可在多少個國家使用,但相信可覆蓋的地區會少於WhatsApp。

在每月活躍用戶 (Monthly Active Users) 方面,WhatsApp的使用者大大超過了 Signal。WhatsApp的每月活躍用戶是20億,而Signal的每月活躍用戶就只有4千萬人次。

所以,在覆蓋率上,WhatsApp的覆蓋地區以及活躍使用人數都是優勝於Signal的。

所有權

兩款軟件的所有權也是顧客在使用前需要考慮的一項因素,因為軟件的一切活動都會收到母公司的政策影響。

WhatsApp在2014年被Meta收購,也就代表從此以後,一切關於WhatsApp的最終決定權就落在了母公司Meta手上。2017年,WhatsApp 聯合創辦人 Brian Acton 離開 Meta;2018年,WhatsApp 聯合創辦人 Jan Koum 離開 Meta。他們選擇提早離開Meta,放棄價值上億美金的股票獎勵,均是因為不滿Meta向WhatsApp推出的私隱及廣告政策。他們兩位都有向Meta爭取過要維護WhatsApp用戶的私隱及利益,但決定權已經不在他們手中,也無法阻止Meta在WhatsApp上推行收費模式、共享用戶資料到Meta旗下的所有軟件等措施。

Signal 是由 WhatsApp 聯合創辦人 Brian Acton 攜手 Moxie Marlinspike 於2018年共同創辦的,至於 Signal 的所有權,就在非牟利組織 Signal Foundation 手中,也就是開發出Signal App的組織。他們一再強調 Signal Foundation 以及 Signal App 是「No ads. No trackers. No kidding 沒有廣告,沒有追蹤,沒有虛假承諾」的即時通訊軟件,不會被大公司收購,僅接受用戶的捐款來進行產品的開發和維護工作。也就是說,Signal 沒有 Meta 這樣的「頂頭上司」,也沒有任何營利的需求,所以Signal不會因為營利而改變原來的營運方針。

但是,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,如果有強大的母公司在背後支援的話,這款通訊軟件的開發、維護、更新等都能得到一定的保障,使用戶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。所以,使用者可以從不同方面去了解所有權對於你的使用有什麼利弊。

綜上所述,軟件的所有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,這決定了通訊軟體的獨立性,也決定了用戶的資訊管理以及企業的營運策略。

WhatsApp vs Signal 總結

雖然 WhatsApp 和 Signal 有許多相似之處,像是在產品設計和功能概覽方面都是非常類似的,但是在商業用途、私隱安全、覆蓋率、所有權等方面比較的話,就能看到他們各自的優勢。

就商業用途而言的話,WhatsApp 推出的 WhatsApp Business 以及 WhatsApp Business API 帳號無疑是兩款優秀的商用即時通訊軟件,若能搭配 imBee 使用,必定可助企業更全面地管理客服訊息。

imBee 的網頁聊天 (Web Chat) 功能為例,企業可以將我們的網頁聊天插件的代碼置入公司網站中,網站的右下角就會出現聊天插件,使客戶可以在網站上與企業發起即時的對話。用戶也可以在網頁聊天頁面選擇其他方便自己的通訊軟件,然後就會跳轉到所選擇的通訊軟體上與企業進行即時溝通。我們希望imBee商用通訊工具可以促進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交流,幫助企業提升銷售

Signal 和 WhatsApp 都是香港主流的即時通訊軟件,網路用戶除了透過通訊軟件與親人好友進行日常的溝通,還會進行跨公司的聯絡來進行業務上的交談。所以,無論是日常生活,還是商業交流,我們都離不開通訊App。

自從 WhatsApp 在2021年更新了私隱條款後,就引發了一場「社交移民潮」。由於 WhatsApp 要求用戶必須同意將用戶資訊向母公司Meta及其旗下的產品共享,引起用戶的不滿,也讓用戶覺得自己的信息資產受到侵犯,所以停用並離開 WhatsApp,轉而投向 Signal 的懷抱。

再加上,Signal 是由 WhatsApp Co-Founder Brian Acton 與密碼學家 Moxie Marlinspike 共同創立的,所以 Signal 的設計、用法、功能等元素與 WhatsApp 非常相似,這也是 Signal 在 WhatsApp 用戶中大受歡迎並且轉而使用的原因。

儘管有不少用戶都從 WhatsApp 轉去使用 Signal,Signal 功能與WhatsApp 功能亦十分相似,但是仍有不少用戶因為各種原因而繼續使用 WhatsApp。本文將就產品功能、商業用途、私隱安全、覆蓋率、所有權等方面進行比較,讓大家可以得知自己或公司適用哪款通訊軟件。

產品功能

兩款通訊軟件在產品的設計、用法和功能上非常相似,所以社交移民的用戶也能容易地適應另一款聊天軟件。兩款軟件都可以傳送文字、錄音、貼圖、圖片、影片等形式的訊息,也能進行語音和視像通話,而且還有最新的閱後即焚、一次性訊息等進階的訊息功能。所以,兩款應用程式都可以充分發揮即時通訊軟件的效能。

在產品設計和產品用法上,兩款通訊軟件也是非常相似的。

使用手機版應用程式的話,WhatsApp 和 Signal 都是以聊天介面為預設的登陸頁面。雖然 Signal 就只有一個聊天介面,但 WhatsApp 比起 Signal 則多了幾個介面:狀態 Status、致電 Calls、相機 Camera 以及設定 Settings。Signal 不是沒有這些介面或功能,只是隱藏在其他地方沒有特別展示出來,從而呈現出一個簡潔又容易操作的介面。

在電腦上使用WhatsApp和Signal的話,他們都是以兩塊面板為主要的聊天頁面,一邊是聯絡人列表,一邊是對話頁面。用戶可以透過點擊不同的聯絡人來轉換對話,也可以在對話頁面的輸入或插入不同格式的內容。

商業用途

在商業用途上,WhatsApp 還是比 Signal 強大的,尤其是 WhatsApp 專門為企業用戶開發了 WhatsApp Business 和 WhatsApp Business API 這兩款商業帳號。

WhatsApp 商業帳號 vs. WhatsApp Business API

將 WhatsApp Business 和 Signal 進行比較的話,WhatsApp 商業帳號的訊息管理功能更加多元化。

Signal 是一個以個人為主的聊天軟件,他們的主張「No ads. No trackers. No kidding 沒有廣告,沒有追蹤,沒有虛假承諾」就奠定了他們的發展基調。也就是說,他們就沒準備向商業方面發展,或者特別為商家建立商業用途的軟件,所以將來也不會推出商業帳號的app。

反之,WhatsApp Business 就擁有許多商業功能,例如:快速回覆、自動回覆、商家資訊、產品目錄、廣播訊息、統計數據等,企業用戶可以在WhatsApp上宣傳公司及推廣更多資訊,也可以透過多項訊息管理功能來簡化公司的客服程序。

WhatsApp Business API 比 WhatsApp Business 擁有更全面的訊息管理功能,在商業用途的層面而言,也是更勝於Signal的一款WhatsApp帳號。

廣播訊息為例,WhatsApp Business 每次只能傳送廣播訊息給256個聯絡人,而且這些聯絡人必須已將企業的電話號碼存入手機通訊錄,企業才可以向這些聯絡人發送廣播訊息。當然,WhatsApp的這項商業功能比起Signal已經方便了商家的宣傳,不過 WhatsApp API 帳號的廣播功能則更為優秀。API 帳號的用戶沒有接收者的人數限制,也無需對方完成通訊錄的存取要求,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向目標客戶群組發送廣播訊息。

私隱安全和鎖定程式

私隱安全

在私隱安全層面,不少人就是因為WhatsApp推出的私隱政策而改用Signal,所以是次的社交移民潮也能看出Signal的私隱安全度是較為優勝的。

鎖定程式

WhatsApp 和 Signal 都擁有鎖定程式的功能。用戶可以選擇在離開程式的多長時間後要解鎖才可再次進入WhatsApp或者Signal,比如說設定了1分鐘,就代表當你離開了app 1分鐘後,再次進入該程式的話,就需要進行驗證才能成功登入。而該驗證可以是Face ID、指紋鎖、密碼鎖等,由用戶自行設定。

Signal – 開放原始碼(Open Source)和密封傳送者(Sealed Sender)

開放原始碼 Open Source

與WhatsApp一樣,Signal也是使用了「端對端加密」來保護所有的對話內容,也就是說,WhatsApp 和 Signal 一樣無法竊聽或讀取用戶的訊息或通話。

但是Signal卻是採用開放原始碼 Signal Protocol 支持的「端對端加密」,即是允許使用者直接在 Github 查看Signal App的代碼,也可以互相審查或是修補漏洞。這種公開透明的運作可以讓所有人同時監察用戶資料、對話資料等資訊的去向。

密封傳送者 Sealed Sender

雖然WhatsApp的加密功能(加密的範圍覆蓋WhatsApp訊息和WhatsApp通話)對於大部分的用戶而言已經足夠使用了,但是Signal是更進一步,對元數據也進行了加密。Signal 設計了新的安全技術「密封傳送者 Sealed Sender」,即是指除了發送訊息的用戶之外,其他任何人包括Signal都不會知道發訊者和收件者的身分資料、IP地址、誰在與誰傳送訊息等資訊,他們也不會知道訊息內容。

Signal – 隱藏螢幕

至於在日常的使用上,Signal 還為用戶提供了可以更加保護私隱安全的功能,不需要任何與程式有關的知識,也能輕鬆操作。

Signal 可以在轉換應用程式時隱藏對話頁面。當你在手機上轉換不同的應用程式時,用戶上次離開這些的應用程式時的畫面內容仍會全部顯示出來,其好處是能夠幫助用戶更快找到希望轉換的app。但也有用戶會希望隱藏私密的通訊對話內容,甚至是轉換在應用程式時,也不要展示出來。所以,Signal的這項功能是非常特別的,而且適合在私密的通訊軟件上使用,保護用戶的隱私。

覆蓋率

當你或你的公司要決定使用哪款即時通訊軟體時,軟件的覆蓋率也是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。如果你的朋友遍佈五湖四海,那麼自然要選擇一款可以在多個國家內使用的通訊軟件,才能與家人好友保持聯絡。當公司的業務拓展到其他國家時,除了要與不同地區的同時保持通信以外,還要顧及到顧客的通訊習慣,了解這些地方的網絡用戶通常使用什麼即時通訊軟件。所以,覆蓋率高的聊天軟件,可以幫助用戶減少地域限制帶來的麻煩。

在可使用的國家方面,WhatsApp的覆蓋國家較Signal多。WhatsApp 可以在全球180個國家使用,而 Signal 則暫時還未知可在多少個國家使用,但相信可覆蓋的地區會少於WhatsApp。

在每月活躍用戶 (Monthly Active Users) 方面,WhatsApp的使用者大大超過了 Signal。WhatsApp的每月活躍用戶是20億,而Signal的每月活躍用戶就只有4千萬人次。

所以,在覆蓋率上,WhatsApp的覆蓋地區以及活躍使用人數都是優勝於Signal的。

所有權

兩款軟件的所有權也是顧客在使用前需要考慮的一項因素,因為軟件的一切活動都會收到母公司的政策影響。

WhatsApp在2014年被Meta收購,也就代表從此以後,一切關於WhatsApp的最終決定權就落在了母公司Meta手上。2017年,WhatsApp 聯合創辦人 Brian Acton 離開 Meta;2018年,WhatsApp 聯合創辦人 Jan Koum 離開 Meta。他們選擇提早離開Meta,放棄價值上億美金的股票獎勵,均是因為不滿Meta向WhatsApp推出的私隱及廣告政策。他們兩位都有向Meta爭取過要維護WhatsApp用戶的私隱及利益,但決定權已經不在他們手中,也無法阻止Meta在WhatsApp上推行收費模式、共享用戶資料到Meta旗下的所有軟件等措施。

Signal 是由 WhatsApp 聯合創辦人 Brian Acton 攜手 Moxie Marlinspike 於2018年共同創辦的,至於 Signal 的所有權,就在非牟利組織 Signal Foundation 手中,也就是開發出Signal App的組織。他們一再強調 Signal Foundation 以及 Signal App 是「No ads. No trackers. No kidding 沒有廣告,沒有追蹤,沒有虛假承諾」的即時通訊軟件,不會被大公司收購,僅接受用戶的捐款來進行產品的開發和維護工作。也就是說,Signal 沒有 Meta 這樣的「頂頭上司」,也沒有任何營利的需求,所以Signal不會因為營利而改變原來的營運方針。

但是,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,如果有強大的母公司在背後支援的話,這款通訊軟件的開發、維護、更新等都能得到一定的保障,使用戶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。所以,使用者可以從不同方面去了解所有權對於你的使用有什麼利弊。

綜上所述,軟件的所有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,這決定了通訊軟體的獨立性,也決定了用戶的資訊管理以及企業的營運策略。

WhatsApp vs Signal 總結

雖然 WhatsApp 和 Signal 有許多相似之處,像是在產品設計和功能概覽方面都是非常類似的,但是在商業用途、私隱安全、覆蓋率、所有權等方面比較的話,就能看到他們各自的優勢。

就商業用途而言的話,WhatsApp 推出的 WhatsApp Business 以及 WhatsApp Business API 帳號無疑是兩款優秀的商用即時通訊軟件,若能搭配 imBee 使用,必定可助企業更全面地管理客服訊息。

imBee 的網頁聊天 (Web Chat) 功能為例,企業可以將我們的網頁聊天插件的代碼置入公司網站中,網站的右下角就會出現聊天插件,使客戶可以在網站上與企業發起即時的對話。用戶也可以在網頁聊天頁面選擇其他方便自己的通訊軟件,然後就會跳轉到所選擇的通訊軟體上與企業進行即時溝通。我們希望imBee商用通訊工具可以促進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溝通交流,幫助企業提升銷售

Talk to an
Expert

Let imBee help you revolutionize your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with instant messengers.

Contact us

與imBee專家
進行對話

imBee即時通訊工具,助企業改革商業通訊模式。

聯絡我們